參加國際影展,是否遙不可及?

創作大講堂:廖婉虹 x 黃肇邦

日期:2021年9月19日

@創作營 2021

資深監製廖婉虹、紀錄片導演黃肇邦,兩位多年行走於國際影展,對香港創作人如何參展、搵錢與影像創作之間的關係、影展對新導演的幫助等方面都有寶貴經驗。

  1. 我應該submit哪一個影展?

廖婉虹分享經驗:「可以上網找國際影展,看下他們的歷史有多久,以前有什麼作品。如果是新的話都沒關係,看program team有什麼人,google他們,如果同你作品風格好近似,或者你覺得他們的作品都很有趣的人,你就知道大概影展的方向。」

「當你沒什麼錢的時候,因為submit有些影展是要錢的,首先我會先在search menu找free submission的影展。有的影展不是很大,而希望培養新導演,和導演一起成長。」

 

  1. 國際上不同地方的影展有什麼不同嗎?我該如何準備?

黃肇邦總結近年參展經驗,說道「近年我認識到有影展的策展人經常轉會,是轉地域,(譬如)歐洲去亞洲。策展人的品味和性格很影響整個節那年的主題。」

面對不同地域的投資人,阿邦仔細分析,「(面對華人投資者)你的presentation要很精彩,(讓他們)短時間內吸收、理解你的potential。非華人的話,比如日本、歐洲,很多人要坐下來,聊清楚你講的故事,要很了解你的核心是什麼,才說其他外部的事,因為那些不重要,可能是錢、手法可以解決的。美國是很美式的 story-telling,要資訊性很高,因為全世界很多地方的(影片在那裡)流通,所以故事裡有關文化的資訊要很充足,能說服他。」

 

  1. 我是否會贏?如果未被選中,是否浪費時間?

黃肇邦去過許多影展,並不是次次都如願以償,「我每次去那些(pitching)forum都當自己會輸,真的會被其他project比下去,不要期望太高,而盡量在過程中多學一點東西,因為你是在計劃你的project下一年怎樣走,或再之後怎樣走,是一個long-term的事。」